在万荣县南张乡政府不远处的一片苍松翠柏中,矗立着4米多高的李光汉烈士墓碑,碑中嵌有李光汉的生平碑文,两侧立有彭真、王震等中央领导的题词,是万荣县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在万荣这片红色热土上,李光汉的故事流传甚广,他的丰功伟绩是家乡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。
李光汉,字亮臣,原名李俊明,曾化名黎广汉,1907年出生在山西省万荣县南张村。兄妹七人,光汉居长。在父亲病逝后,依靠母亲纺织度日的李光汉刻苦学习,各科成绩优秀。进步老师张炳华,发现李光汉记忆力强,善于言辞,并有爱国热情,便经常与他交谈,让他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作文,让他有更多的锻炼机会。
1925年夏,李光汉以优异成绩考入太原进山中学。当时,进山中学的校长赵乙峰,专心为国民党办理党务,而置校务于不顾,引起学生极大不满,社会舆论也予以谴责。
因不满学校的各种考试制度,1929年冬,李光汉选择离校来到北平。自谋生计的李光汉,先是参加了陶行知先生从事的农村教育工作,到河北获鹿县调查研究农村教育,后又到河北省农矿厅担任助理处员和图书管理员。这期间,他博览群书,丰富了知识,也提高了思想觉悟。1933年,他考入北京大学外文系。
1935年12月9日,“一二·九运动”暴发。
16日凌晨,李光汉等人率领同学们冲破军警对学校的封锁,浩浩荡荡来到长安街游行,遭到了反动军警水龙头的扫射,李光汉不顾危险,挺身而
出,与反动军警展开了搏斗。搏斗中,李光汉被大刀砍伤臂部,被捕入狱。经过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营救,1936年1月13日李光汉获释。
这年,李光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不久任北京大学党支部书记。
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后,北京学联立即组织抗日后援会,支援前线。李光汉由中共北平地下党派往宛平一带工作,他与当地的地下党员积极组织、发动群众抗日,并加入了平西游击支队。
后因工作需要,李光汉被派往山西,任中共晋东特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。1938年底,中共晋察冀五地委成立,李光汉任地委书记。当时,地委机关驻地在灵丘县南部山区的下寨、南岗河等地,领导雁北东部地区的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。
1939年10月,广灵县人民惨遭日寇大屠杀,抗日县政府几乎瘫痪,李光汉心急如焚,率领地委敌区工作团,风尘仆仆到广灵县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。两个月后,广灵县的工作打开了新局面,抗日游击根据地得到巩固与扩大,进行了减租减息,壮大了抗日力量。
1941年秋季,在两个多月的“反扫荡”斗争中,他率领地委机关与敌展开周旋,由于连续的跋山涉水,过度疲劳,终致积劳成疾,不幸染上伤寒病,于同年10月20日在灵丘与阜平交界的古道村溘然长逝,时年仅35岁。
来源:山西日报